应对气候变化:守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种群

应对气候变化:守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种群 hinh anh 1守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图自越通社

越南科研人员已对气候变化对各类动植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估和预测。

据《2016~2020年阶段有关自然资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国家级科技计划》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被评估的51种动物中,共有18种脆弱的动物。其中,灵长类动物种群是最脆弱的。

对 50 种鸟类的评估表明,有 16 种被归类为高度脆弱种群,分布在未来温度和降雨因素变化较大的地区。

在被评估的 288 种植物中,有 93 种被归类为高度脆弱物种。其中,大叻松树是珍贵且稀有的植物遗传资源,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科研人员认为,越南各项适应气候变化的活动仍然有限。各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干部和工作人员队伍未能充分掌握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

越南已为穿山甲、海龟、大象、灵长类动物和老虎等一些重要动物类群开展了保护行动计划,但未有任何以保护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物种为目的的国际级计划。
应对气候变化:守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种群 hinh anh 2昆卡京国家公园的植物群丰富多样。图自越通社
在研究的包括自然保护区、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区在内的 105 个保护区中,有 26 个保护区具有非常高的优先等级。高度优先的保护区大多位于从林同省到中北部地区的长山山脉沿线地区。

据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环境总局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局的黄氏青闲表示,越南需要加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以制定有效的适应计划。此外,职能部门还需要为各保护区制定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旨在为确定优先活动和筹集资金奠定基础。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为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濒危物种制定行动计划,并提交政府审议,旨在为各项具体的保护活动寻找投资来源打下前提基础。

此外,还需要向居住在森林附近或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中的社区居民提供支持,以克服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越通社/民族与山区画报)

相关信息

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表彰会首次举行

13日,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同世界银行驻越南代表处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驻越南代表处联合举行2010-2020年阶段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21个个人和组织表彰大会,对从事保护领域的各科学家、研究机构、组织和个人的倡议和所作出的贡献给予表彰。


菊芳国家公园成功救援多只野生动物

宁平省菊芳国家公园代表1月10日透露,该公园工作人员刚前往岘港市和广治省成功救援一批包括乌龟、果子貍、长鬣蜥和马来亚穿山甲在内的珍稀动物。


越南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越南生物多样性价值高不仅通过物种数量的多样性得到证实,而且在已知物种中占很高比例的濒危、珍贵、稀有和特有物种的数量也得到了认可。


防止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

9月28日,越南人与自然中心(PanNature)、亚洲动物基金会(AAF)和亚洲海龟计划(ATP)在河内联合举办题为“当野生动物变成宠物”的在线研讨会。



推荐